打破沟通SICK反射型光电开关WL9L-3P2232
打破沟通SICK反射型光电开关WL9L-3P2232
打破沟通SICK反射型光电开关WL9L-3P2232
惠言达寄语
有时候如果和很重要的人发消息他一直没有回我我就删了那个对话框总感觉看到那个对话框就好像看见了自己的卑微和讨好——《圆》
供应SICK/施克GL10-R3811/GSE10-R3811传感器
正规代理和经销,假一罚十!
★★倍加福(P+F)全系列代理
★★巴鲁夫(BALLUFF)全系列代理
★★皮尔磁(PILZ)全系列代理
★★菲尼克斯(PHOENIX)全系列代理
★★浩亭(HARTING)全系列代理
★★图尔克(TURCK)全系列分销商
★★易福门(IFM)全系列分销商
★★施克(SICK)全系列分销商
★★力士乐(Rexroth)气动产品分销商
★★博恩斯坦(BERNSTEIN)全系列分销商
★★丹佛斯(DANFOSS)压力变送器分销商
★★经销西门子、E+H、施耐德、ABB、费斯托、倍福。
供应SICK/施克
GL10-R3811
GSE10-R3811
GL10-P4551
GL10G-P4251
GL10G-N1251
GTB10-P1211
GTB10-P1212
GTB10-P4212
GTB10-N1211
GTB10-N1212
GTB10-N4212
GTB10-R3812
GTB10-R3822
GTE10-P1211
GTE10-P1212
GTE10-P4212
GTE10-N1211
GTE10-N1212
GTE10-N4212
GTE10-R3812
GTE10-R3822
GL10-P1111
GL10-P1112
GL10-P4112
GL10-N1111
GL10-N1112
GL10-N4112
GL10-P1211
GL10-P1212
GL10-P4212
GL10-N1211
GL10-N1212
GL10-N4212
GL10-N1551
GL10G-P4252
为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加强航天科研生产纪律和队伍作风建设,严格科研生产管理,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发生,对科研与生产并重的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参照《企业现场管理准则》和现场管理评价办法,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特点,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以进一步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实现以评促建,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科研生产管理;现场管理;以评促建;长效机制
引言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通过在生产现场推行6S管理、QC小组活动,并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奖惩等,加强了生产现场管理和过程质量控制,为型号科研生产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个别现场仍存在员工素养不到位、体系建设不全面的问题。针对航天型号研制任务异常繁重,以及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等特点,系统开展现场管理改进是提升管理效率和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GB/T29590—2013《企业现场管理准则》规定了现场管理的基本要求[1],并通过现场管理评价活动不断推进要求的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对于现场管理也十分重视,正在制定现场管理的评价标准,并纳入集团公司质量提升工程组织推进,“以评促建”已成为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的通用理念和有效抓手。研究所以加强生产质量控制、建立生产示范现场为目标,结合精品塑造工程,进一步规范产品生产现场管理,推行生产过程数据信息化,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并在研究所内全面启动,建立起现场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1现场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改进,建立优质、高效、安全、规范的现场管理系统,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提高企业质量、成本、交付能力等各方面的绩效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需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对于现场管理的研究一直处于理论和应用的前沿,在现场管理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如生产计划方面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及其所包含的主生产计划(MP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生产资源计划(ERP)等;生产过程方面的工业工程(IE)、成组技术(GT)、并行工程(CE)、准时生产方式(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等;现场组织发展方面的组织效率(OE)、组织发展(OD)、组织变革(OC)、目视管理、定置管理、5S活动等。国内也开展了很多现场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现场管理标准,并通过评价引入了*使用的方法。
2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1)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近年来,一些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低层次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为此,对于飞船、卫星等可靠性要求高的航天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尤其要严把质量关,树立*的质量理念,杜绝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引起的低层次质量问题,确保航天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在我国航天任务多型号并举、高密度发射的形势下,对生产效率、研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依靠一套系统、完整的现场管理体系作为支撑,提升现场管理效率和效能,从而为按时交付合格产品、圆满完成型号研制任务奠定基础。3)实现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面对航天产品研制任务多品种、小批量等特点,需要落实精益生产思想[2],结合产品化工程,实现流程化管理,充分考虑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物流因素等,系统运用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3]。
3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及评价的思路及要求
GB/T29590—2013明确了现场管理“一心”、“二效”、“三节”的核心理念,即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提升现场管理活动的整体运行质量,实现以顾客为中心,提升效率和效能,优化节拍、节省时间、节约资源的目标。研究所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的特点,系统运用各种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牢固树立“*”的观念,切实将“*”的质量意识转化为良好的工作习惯,将“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转化为规范的质量行为,抓好规章制度在生产现场的落实,立足生产现场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通过生产现场评价及问题整改,按照“整合要求、分类管理、分级评价、以评促建”的思路,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管理体系要求在现场进行整合,分阶段、分步骤实现现场管理目标,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从而不断提高现场管理的水平。研究所为落实上级单位质量管理文件中加强质量职责落实、加强数据包管理、加强异常现象管理等相关要求,全面推进现场管理工作,修订了现场管理的所级程序文件,制定了现场管理所级规章制度《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若干要求》,明确了现场整顿“五个一”(一室一库房、一区一责任、一地一标识、一物一定置、一纸一夹子)、体系控制“五控制”(温湿度控制、洁净度控制、静电防护控制、设备状态控制、记录控制)、人员素养“五到位”(培训到位、自查到位、监督到位、考核到位、习惯到位)的“三个五”要求,用以规范现场定置管理、环境控制、设备管理、现场依据及记录等重点工作,并通过合理有效的培训及考核激励制度,提高人员素养。研究所通过全年的现场管理改进和检查,实现了现场整洁有序。
4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评价研究及实施
4.1现场管理评价依据和评价模型
研究所全面落实航天各项质量管理要求、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及检查,在此基础上,总结近年来现场管理的工作经验,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各管理体系要求在生产现场进行了整合,完善了研究所程序文件和规章制度,结合研究所科研生产特点对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本地化,梳理了现场管理的要素,建立了现场管理和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细化管理要素要求并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作为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的依据[4]。
4.2现场管理评价方法
评价表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明确了各管理要素的相应要求,分为0~0.6、0.6~0.8、0.8~1三档,分别体现管理要素的基本要求、量化要求和长效机制要求,为实现现场管理的以评促建、持续提升提供了有效抓手和落实渠道,如表1所示。实施指南规定了生产现场评价工作的程序、职责及评价表的使用要求,进一步促进了管理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实施指南和评价表按照版本进行管理,并随着现场改进工作的推进持续完善,确保管理要素覆盖生产全过程,要素要求合理、可操作,实现适宜、高效的现场管理。对照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的条款要求,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见证材料及人员交谈等方式,给出评价描述及评价结果,从而评价现场管理的成熟度和水平。在评价表的评价描述中,列出现场存在的问题,后续以问题为牵引,进行现场整改和提升。评价表适用于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各管理要素的要求条款按由低到高递增原则进行打分。(1)若0~0.6的要求未全部满足,则评价结果只能小于0.6,若0~0.6的要求全部满足,但0.6~0.8的要求不全满足,打分结果在0.6~0.8,其他类比。(2)如有效果突出的工作成果,可以作为佳实践进行加分,原则上加分项总计不得超50分。(3)生产现场评价结果分值=∑要素分值×评价结果+加分值,得分率=实际总得分÷应得总分×。各现场按照得分率确定评价等级。(1)得分率≥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五。(2)得分率≥80%且<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四。(3)得分率≥70%且<8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三。
4.3现场管理评价过程
研究所对实施指南和评价表进行了全所、部门、班组级的宣贯培训,要求全面落实,并按照PDCA原则,通过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进一步推进评价表中管理要素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要求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进行排列,为各生产现场提供了持续提升、不断完善的渠道。
4.4长效机制的建立
研究所成立了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小组、推进小组,均由所担任组长,负责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资源保障,以及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组织推进、工作指导和成果验收,并通过双周周报、月度工作例会制度,掌握研究所内生产现场改进及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将生产现场改进情况、资源需求等提交小组和推进小组,滚动落实各部门资源需求,及时识别问题并解决,建立现场改进和资源需求的督办机制,持续推进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5]。同时,研究所选派秀部门申报现场管理评价活动,树立*,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生产现场管理水平。
5结论
随着实施指南及评价表的发布,现场管理和评价已作为研究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推广落实,旨在通过规范现场管理,提升各管理体系在生产现场的协同性,提高人员素养和现场管理效率。在后续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表,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升生产现场的规范性和现代化程度,打造航天精品,为圆满完成型号任务奠定基础。
GL10G-N1252
GL10-R3711
GL10-R3712
GL10-R3812
GSE10-P4111
GSE10-P4112
GSE10-N1111
GSE10-N1112
GSE10-P4212
GSE10-N1212
GSE10-P4221
GSE10-P4222
GSE10-N1221
GSE10-N1222
GSE10-R3711
GSE10-R3712
GSE10-R3812
GSE10-R3721
GSE10-R3722
GTB10-P4411S01
GTB10-N1411S02
BEF-G10DC01
BEF-G10UC01
BEF-KHSQ12ZR01
BEF-G10WSG
BEF-PL80AWSG
GTB2S-N1451
GTB2S-P5451
GTB2S-P1451
GTB2S-N1311
GTB2S-P5311
GTB2S-N1331
GTB2S-P5331
GL2S-F5311
GL2S-E1311
GSE2S-E1311
GSE2S-F5311
GTB2S-F5451
GTB2S-E1451
GTB2S-P1311
GTB2S-F5311
GTB2S-E1311
GTB2S-P1331
GTB2S-F5331
GTB2S-E1331
GL2S-F1311
GL2S-P5311
GL2S-N1311
GSE2S-F1311
GSE2S-P5311
GSE2S-N1311
为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加强航天科研生产纪律和队伍作风建设,严格科研生产管理,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发生,对科研与生产并重的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参照《企业现场管理准则》和现场管理评价办法,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特点,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以进一步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实现以评促建,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科研生产管理;现场管理;以评促建;长效机制
引言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通过在生产现场推行6S管理、QC小组活动,并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奖惩等,加强了生产现场管理和过程质量控制,为型号科研生产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个别现场仍存在员工素养不到位、体系建设不全面的问题。针对航天型号研制任务异常繁重,以及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等特点,系统开展现场管理改进是提升管理效率和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GB/T29590—2013《企业现场管理准则》规定了现场管理的基本要求[1],并通过现场管理评价活动不断推进要求的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对于现场管理也十分重视,正在制定现场管理的评价标准,并纳入集团公司质量提升工程组织推进,“以评促建”已成为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的通用理念和有效抓手。研究所以加强生产质量控制、建立生产示范现场为目标,结合精品塑造工程,进一步规范产品生产现场管理,推行生产过程数据信息化,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并在研究所内全面启动,建立起现场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1现场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改进,建立优质、高效、安全、规范的现场管理系统,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提高企业质量、成本、交付能力等各方面的绩效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需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对于现场管理的研究一直处于理论和应用的前沿,在现场管理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如生产计划方面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及其所包含的主生产计划(MP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生产资源计划(ERP)等;生产过程方面的工业工程(IE)、成组技术(GT)、并行工程(CE)、准时生产方式(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等;现场组织发展方面的组织效率(OE)、组织发展(OD)、组织变革(OC)、目视管理、定置管理、5S活动等。国内也开展了很多现场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现场管理标准,并通过评价引入了*使用的方法。
2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1)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近年来,一些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低层次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为此,对于飞船、卫星等可靠性要求高的航天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尤其要严把质量关,树立*的质量理念,杜绝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引起的低层次质量问题,确保航天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在我国航天任务多型号并举、高密度发射的形势下,对生产效率、研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依靠一套系统、完整的现场管理体系作为支撑,提升现场管理效率和效能,从而为按时交付合格产品、圆满完成型号研制任务奠定基础。3)实现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面对航天产品研制任务多品种、小批量等特点,需要落实精益生产思想[2],结合产品化工程,实现流程化管理,充分考虑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物流因素等,系统运用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3]。
3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及评价的思路及要求
GB/T29590—2013明确了现场管理“一心”、“二效”、“三节”的核心理念,即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提升现场管理活动的整体运行质量,实现以顾客为中心,提升效率和效能,优化节拍、节省时间、节约资源的目标。研究所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的特点,系统运用各种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牢固树立“*”的观念,切实将“*”的质量意识转化为良好的工作习惯,将“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转化为规范的质量行为,抓好规章制度在生产现场的落实,立足生产现场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通过生产现场评价及问题整改,按照“整合要求、分类管理、分级评价、以评促建”的思路,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管理体系要求在现场进行整合,分阶段、分步骤实现现场管理目标,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从而不断提高现场管理的水平。研究所为落实上级单位质量管理文件中加强质量职责落实、加强数据包管理、加强异常现象管理等相关要求,全面推进现场管理工作,修订了现场管理的所级程序文件,制定了现场管理所级规章制度《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若干要求》,明确了现场整顿“五个一”(一室一库房、一区一责任、一地一标识、一物一定置、一纸一夹子)、体系控制“五控制”(温湿度控制、洁净度控制、静电防护控制、设备状态控制、记录控制)、人员素养“五到位”(培训到位、自查到位、监督到位、考核到位、习惯到位)的“三个五”要求,用以规范现场定置管理、环境控制、设备管理、现场依据及记录等重点工作,并通过合理有效的培训及考核激励制度,提高人员素养。研究所通过全年的现场管理改进和检查,实现了现场整洁有序。
4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评价研究及实施
4.1现场管理评价依据和评价模型
研究所全面落实航天各项质量管理要求、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及检查,在此基础上,总结近年来现场管理的工作经验,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各管理体系要求在生产现场进行了整合,完善了研究所程序文件和规章制度,结合研究所科研生产特点对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本地化,梳理了现场管理的要素,建立了现场管理和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细化管理要素要求并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作为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的依据[4]。
4.2现场管理评价方法
评价表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明确了各管理要素的相应要求,分为0~0.6、0.6~0.8、0.8~1三档,分别体现管理要素的基本要求、量化要求和长效机制要求,为实现现场管理的以评促建、持续提升提供了有效抓手和落实渠道,如表1所示。实施指南规定了生产现场评价工作的程序、职责及评价表的使用要求,进一步促进了管理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实施指南和评价表按照版本进行管理,并随着现场改进工作的推进持续完善,确保管理要素覆盖生产全过程,要素要求合理、可操作,实现适宜、高效的现场管理。对照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的条款要求,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见证材料及人员交谈等方式,给出评价描述及评价结果,从而评价现场管理的成熟度和水平。在评价表的评价描述中,列出现场存在的问题,后续以问题为牵引,进行现场整改和提升。评价表适用于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各管理要素的要求条款按由低到高递增原则进行打分。(1)若0~0.6的要求未全部满足,则评价结果只能小于0.6,若0~0.6的要求全部满足,但0.6~0.8的要求不全满足,打分结果在0.6~0.8,其他类比。(2)如有效果突出的工作成果,可以作为佳实践进行加分,原则上加分项总计不得超50分。(3)生产现场评价结果分值=∑要素分值×评价结果+加分值,得分率=实际总得分÷应得总分×。各现场按照得分率确定评价等级。(1)得分率≥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五。(2)得分率≥80%且<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四。(3)得分率≥70%且<8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三。
4.3现场管理评价过程
研究所对实施指南和评价表进行了全所、部门、班组级的宣贯培训,要求全面落实,并按照PDCA原则,通过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进一步推进评价表中管理要素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要求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进行排列,为各生产现场提供了持续提升、不断完善的渠道。
4.4长效机制的建立
研究所成立了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小组、推进小组,均由所担任组长,负责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资源保障,以及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组织推进、工作指导和成果验收,并通过双周周报、月度工作例会制度,掌握研究所内生产现场改进及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将生产现场改进情况、资源需求等提交小组和推进小组,滚动落实各部门资源需求,及时识别问题并解决,建立现场改进和资源需求的督办机制,持续推进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5]。同时,研究所选派秀部门申报现场管理评价活动,树立*,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生产现场管理水平。
5结论
随着实施指南及评价表的发布,现场管理和评价已作为研究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推广落实,旨在通过规范现场管理,提升各管理体系在生产现场的协同性,提高人员素养和现场管理效率。在后续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表,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升生产现场的规范性和现代化程度,打造航天精品,为圆满完成型号任务奠定基础。
GL2S-N1312
GL2S-E1312
GL6-P4111
GL6-N4111
GL6-P1111
GL6-N1111
GTE6-P4211
GTE6-N4211
GTE6-P1211
GTE6-N1211
GL6-P4112
GL6-N4112
GL6-P1112
GL6-N1112
GTE6-P4212
GTE6-N4212
GTE6-P1212
GTE6-N1212
GTB6-P4211
GTB6-N4211
GTB6-P1211
GTB6-N1211
GTB6-P4212
GTB6-N4212
GTB6-P1212
GTB6-N1212
GSE6-P4111
GSE6-N4111
GSE6-P1111
GSE6-N1111
GSE6-P4112
GSE6-N4112
GSE6-P1112
GSE6-N1112
GL6-P4111S01
GL6-P0511S02
GL6-P4511
GL6-P0511S03
GL6-P7111
GTE6-P7211
GL6-P7112
GTE6-P7212
GL6-P0111S04
GL6-N4111S06
GSE6-P7111
GSE6-P7112
GSE6-N7111
GSE6-N7112
为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加强航天科研生产纪律和队伍作风建设,严格科研生产管理,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发生,对科研与生产并重的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参照《企业现场管理准则》和现场管理评价办法,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特点,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以进一步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实现以评促建,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科研生产管理;现场管理;以评促建;长效机制
引言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通过在生产现场推行6S管理、QC小组活动,并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奖惩等,加强了生产现场管理和过程质量控制,为型号科研生产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个别现场仍存在员工素养不到位、体系建设不全面的问题。针对航天型号研制任务异常繁重,以及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等特点,系统开展现场管理改进是提升管理效率和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GB/T29590—2013《企业现场管理准则》规定了现场管理的基本要求[1],并通过现场管理评价活动不断推进要求的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对于现场管理也十分重视,正在制定现场管理的评价标准,并纳入集团公司质量提升工程组织推进,“以评促建”已成为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的通用理念和有效抓手。研究所以加强生产质量控制、建立生产示范现场为目标,结合精品塑造工程,进一步规范产品生产现场管理,推行生产过程数据信息化,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并在研究所内全面启动,建立起现场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1现场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改进,建立优质、高效、安全、规范的现场管理系统,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提高企业质量、成本、交付能力等各方面的绩效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需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对于现场管理的研究一直处于理论和应用的前沿,在现场管理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如生产计划方面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及其所包含的主生产计划(MP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生产资源计划(ERP)等;生产过程方面的工业工程(IE)、成组技术(GT)、并行工程(CE)、准时生产方式(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等;现场组织发展方面的组织效率(OE)、组织发展(OD)、组织变革(OC)、目视管理、定置管理、5S活动等。国内也开展了很多现场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现场管理标准,并通过评价引入了*使用的方法。
2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1)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近年来,一些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低层次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为此,对于飞船、卫星等可靠性要求高的航天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尤其要严把质量关,树立*的质量理念,杜绝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引起的低层次质量问题,确保航天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在我国航天任务多型号并举、高密度发射的形势下,对生产效率、研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依靠一套系统、完整的现场管理体系作为支撑,提升现场管理效率和效能,从而为按时交付合格产品、圆满完成型号研制任务奠定基础。3)实现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面对航天产品研制任务多品种、小批量等特点,需要落实精益生产思想[2],结合产品化工程,实现流程化管理,充分考虑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物流因素等,系统运用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3]。
3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及评价的思路及要求
GB/T29590—2013明确了现场管理“一心”、“二效”、“三节”的核心理念,即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提升现场管理活动的整体运行质量,实现以顾客为中心,提升效率和效能,优化节拍、节省时间、节约资源的目标。研究所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的特点,系统运用各种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牢固树立“*”的观念,切实将“*”的质量意识转化为良好的工作习惯,将“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转化为规范的质量行为,抓好规章制度在生产现场的落实,立足生产现场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通过生产现场评价及问题整改,按照“整合要求、分类管理、分级评价、以评促建”的思路,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管理体系要求在现场进行整合,分阶段、分步骤实现现场管理目标,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从而不断提高现场管理的水平。研究所为落实上级单位质量管理文件中加强质量职责落实、加强数据包管理、加强异常现象管理等相关要求,全面推进现场管理工作,修订了现场管理的所级程序文件,制定了现场管理所级规章制度《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若干要求》,明确了现场整顿“五个一”(一室一库房、一区一责任、一地一标识、一物一定置、一纸一夹子)、体系控制“五控制”(温湿度控制、洁净度控制、静电防护控制、设备状态控制、记录控制)、人员素养“五到位”(培训到位、自查到位、监督到位、考核到位、习惯到位)的“三个五”要求,用以规范现场定置管理、环境控制、设备管理、现场依据及记录等重点工作,并通过合理有效的培训及考核激励制度,提高人员素养。研究所通过全年的现场管理改进和检查,实现了现场整洁有序。
4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评价研究及实施
4.1现场管理评价依据和评价模型
研究所全面落实航天各项质量管理要求、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及检查,在此基础上,总结近年来现场管理的工作经验,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各管理体系要求在生产现场进行了整合,完善了研究所程序文件和规章制度,结合研究所科研生产特点对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本地化,梳理了现场管理的要素,建立了现场管理和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细化管理要素要求并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作为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的依据[4]。
4.2现场管理评价方法
评价表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明确了各管理要素的相应要求,分为0~0.6、0.6~0.8、0.8~1三档,分别体现管理要素的基本要求、量化要求和长效机制要求,为实现现场管理的以评促建、持续提升提供了有效抓手和落实渠道,如表1所示。实施指南规定了生产现场评价工作的程序、职责及评价表的使用要求,进一步促进了管理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实施指南和评价表按照版本进行管理,并随着现场改进工作的推进持续完善,确保管理要素覆盖生产全过程,要素要求合理、可操作,实现适宜、高效的现场管理。对照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的条款要求,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见证材料及人员交谈等方式,给出评价描述及评价结果,从而评价现场管理的成熟度和水平。在评价表的评价描述中,列出现场存在的问题,后续以问题为牵引,进行现场整改和提升。评价表适用于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各管理要素的要求条款按由低到高递增原则进行打分。(1)若0~0.6的要求未全部满足,则评价结果只能小于0.6,若0~0.6的要求全部满足,但0.6~0.8的要求不全满足,打分结果在0.6~0.8,其他类比。(2)如有效果突出的工作成果,可以作为佳实践进行加分,原则上加分项总计不得超50分。(3)生产现场评价结果分值=∑要素分值×评价结果+加分值,得分率=实际总得分÷应得总分×。各现场按照得分率确定评价等级。(1)得分率≥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五。(2)得分率≥80%且<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四。(3)得分率≥70%且<8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三。
4.3现场管理评价过程
研究所对实施指南和评价表进行了全所、部门、班组级的宣贯培训,要求全面落实,并按照PDCA原则,通过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进一步推进评价表中管理要素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要求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进行排列,为各生产现场提供了持续提升、不断完善的渠道。
4.4长效机制的建立
研究所成立了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小组、推进小组,均由所担任组长,负责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资源保障,以及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组织推进、工作指导和成果验收,并通过双周周报、月度工作例会制度,掌握研究所内生产现场改进及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将生产现场改进情况、资源需求等提交小组和推进小组,滚动落实各部门资源需求,及时识别问题并解决,建立现场改进和资源需求的督办机制,持续推进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5]。同时,研究所选派秀部门申报现场管理评价活动,树立*,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生产现场管理水平。
5结论
随着实施指南及评价表的发布,现场管理和评价已作为研究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推广落实,旨在通过规范现场管理,提升各管理体系在生产现场的协同性,提高人员素养和现场管理效率。在后续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表,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升生产现场的规范性和现代化程度,打造航天精品,为圆满完成型号任务奠定基础。
GSE6-P6111
GSE6-N6111
GSE6-P6112
GSE6-N6112
GL6-P7511
GSE6-N1111S07
GL6-P0111S08
GTB6-P7211
GL6-P0111S09
GL6-P0111S10
GTB6-N6212
GTB6-N6211
GL6-P0511S11
GL6-N0111S12
GL6-N0111S13
GSE6-P1121S14
GSE6-N1111S15
GL6-P4211
GTB6-P6211
GTB6-P5211
GL6-N4211
GL6G-P4211
GL6G-N4211
GL6-P1211
GL6-N1211
GL6G-P1211
GL6G-N1211
GL6-P6111
GL6-P6112
GSE6-N1211
GSE6-P1211
GSE6-N1212
GL6G-N4212
GL6G-P4212
GL6G-N1212
GL6G-P1212
GL6-N1212
GL6-P1212
GL6-N4111S16
GSE6-P4211
GSE6-P4212
GL6-P4212
GL6-N6211
GL6-N6212
为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加强航天科研生产纪律和队伍作风建设,严格科研生产管理,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发生,对科研与生产并重的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参照《企业现场管理准则》和现场管理评价办法,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特点,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以进一步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实现以评促建,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科研生产管理;现场管理;以评促建;长效机制
引言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通过在生产现场推行6S管理、QC小组活动,并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奖惩等,加强了生产现场管理和过程质量控制,为型号科研生产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个别现场仍存在员工素养不到位、体系建设不全面的问题。针对航天型号研制任务异常繁重,以及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等特点,系统开展现场管理改进是提升管理效率和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GB/T29590—2013《企业现场管理准则》规定了现场管理的基本要求[1],并通过现场管理评价活动不断推进要求的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对于现场管理也十分重视,正在制定现场管理的评价标准,并纳入集团公司质量提升工程组织推进,“以评促建”已成为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的通用理念和有效抓手。研究所以加强生产质量控制、建立生产示范现场为目标,结合精品塑造工程,进一步规范产品生产现场管理,推行生产过程数据信息化,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并在研究所内全面启动,建立起现场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1现场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改进,建立优质、高效、安全、规范的现场管理系统,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提高企业质量、成本、交付能力等各方面的绩效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需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对于现场管理的研究一直处于理论和应用的前沿,在现场管理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如生产计划方面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及其所包含的主生产计划(MP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生产资源计划(ERP)等;生产过程方面的工业工程(IE)、成组技术(GT)、并行工程(CE)、准时生产方式(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等;现场组织发展方面的组织效率(OE)、组织发展(OD)、组织变革(OC)、目视管理、定置管理、5S活动等。国内也开展了很多现场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现场管理标准,并通过评价引入了*使用的方法。
2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1)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近年来,一些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低层次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为此,对于飞船、卫星等可靠性要求高的航天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尤其要严把质量关,树立*的质量理念,杜绝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引起的低层次质量问题,确保航天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在我国航天任务多型号并举、高密度发射的形势下,对生产效率、研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依靠一套系统、完整的现场管理体系作为支撑,提升现场管理效率和效能,从而为按时交付合格产品、圆满完成型号研制任务奠定基础。3)实现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面对航天产品研制任务多品种、小批量等特点,需要落实精益生产思想[2],结合产品化工程,实现流程化管理,充分考虑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物流因素等,系统运用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3]。
3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及评价的思路及要求
GB/T29590—2013明确了现场管理“一心”、“二效”、“三节”的核心理念,即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提升现场管理活动的整体运行质量,实现以顾客为中心,提升效率和效能,优化节拍、节省时间、节约资源的目标。研究所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的特点,系统运用各种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牢固树立“*”的观念,切实将“*”的质量意识转化为良好的工作习惯,将“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转化为规范的质量行为,抓好规章制度在生产现场的落实,立足生产现场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通过生产现场评价及问题整改,按照“整合要求、分类管理、分级评价、以评促建”的思路,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管理体系要求在现场进行整合,分阶段、分步骤实现现场管理目标,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从而不断提高现场管理的水平。研究所为落实上级单位质量管理文件中加强质量职责落实、加强数据包管理、加强异常现象管理等相关要求,全面推进现场管理工作,修订了现场管理的所级程序文件,制定了现场管理所级规章制度《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若干要求》,明确了现场整顿“五个一”(一室一库房、一区一责任、一地一标识、一物一定置、一纸一夹子)、体系控制“五控制”(温湿度控制、洁净度控制、静电防护控制、设备状态控制、记录控制)、人员素养“五到位”(培训到位、自查到位、监督到位、考核到位、习惯到位)的“三个五”要求,用以规范现场定置管理、环境控制、设备管理、现场依据及记录等重点工作,并通过合理有效的培训及考核激励制度,提高人员素养。研究所通过全年的现场管理改进和检查,实现了现场整洁有序。
4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评价研究及实施
4.1现场管理评价依据和评价模型
研究所全面落实航天各项质量管理要求、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及检查,在此基础上,总结近年来现场管理的工作经验,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各管理体系要求在生产现场进行了整合,完善了研究所程序文件和规章制度,结合研究所科研生产特点对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本地化,梳理了现场管理的要素,建立了现场管理和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细化管理要素要求并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作为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的依据[4]。
4.2现场管理评价方法
评价表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明确了各管理要素的相应要求,分为0~0.6、0.6~0.8、0.8~1三档,分别体现管理要素的基本要求、量化要求和长效机制要求,为实现现场管理的以评促建、持续提升提供了有效抓手和落实渠道,如表1所示。实施指南规定了生产现场评价工作的程序、职责及评价表的使用要求,进一步促进了管理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实施指南和评价表按照版本进行管理,并随着现场改进工作的推进持续完善,确保管理要素覆盖生产全过程,要素要求合理、可操作,实现适宜、高效的现场管理。对照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的条款要求,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见证材料及人员交谈等方式,给出评价描述及评价结果,从而评价现场管理的成熟度和水平。在评价表的评价描述中,列出现场存在的问题,后续以问题为牵引,进行现场整改和提升。评价表适用于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各管理要素的要求条款按由低到高递增原则进行打分。(1)若0~0.6的要求未全部满足,则评价结果只能小于0.6,若0~0.6的要求全部满足,但0.6~0.8的要求不全满足,打分结果在0.6~0.8,其他类比。(2)如有效果突出的工作成果,可以作为佳实践进行加分,原则上加分项总计不得超50分。(3)生产现场评价结果分值=∑要素分值×评价结果+加分值,得分率=实际总得分÷应得总分×。各现场按照得分率确定评价等级。(1)得分率≥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五。(2)得分率≥80%且<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四。(3)得分率≥70%且<8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三。
4.3现场管理评价过程
研究所对实施指南和评价表进行了全所、部门、班组级的宣贯培训,要求全面落实,并按照PDCA原则,通过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进一步推进评价表中管理要素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要求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进行排列,为各生产现场提供了持续提升、不断完善的渠道。
4.4长效机制的建立
研究所成立了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小组、推进小组,均由所担任组长,负责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资源保障,以及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组织推进、工作指导和成果验收,并通过双周周报、月度工作例会制度,掌握研究所内生产现场改进及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将生产现场改进情况、资源需求等提交小组和推进小组,滚动落实各部门资源需求,及时识别问题并解决,建立现场改进和资源需求的督办机制,持续推进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5]。同时,研究所选派优部门申报现场管理评价活动,树立*,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生产现场管理水平。
5结论
随着实施指南及评价表的发布,现场管理和评价已作为研究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推广落实,旨在通过规范现场管理,提升各管理体系在生产现场的协同性,提高人员素养和现场管理效率。在后续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表,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升生产现场的规范性和现代化程度,打造航天精品,为圆满完成型号任务奠定基础。
GL6-P6212
GTB6-N1212S37
GTE6-N1211S39
GSE6-N1111S32
GL6-N1111S39
GTB6-N1211S40
型号
订货号
连接方式
输出
检测距离
光点尺寸
GTB10-P1211
1065854
2m,3芯
PNP
20-950mm
在700mm处约为8mm
GTB10-P1212
1065856
2m,3芯
PNP
20-950mm
在700mm处约为8mm
GTB10-P4211
1064694
M12插件,4针
PNP
20-950mm
在700mm处约为8mm
GTB10-P4212
1065857
M12插件,4针
PNP
20-950mm
在700mm处约为8mm
GTB10-N1211
1065858
2m,3芯
NPN
20-950mm
在700mm处约为8mm
GTB10-N1212
1065859
2m,3芯
NPN
20-950mm
在700mm处约为8mm
GTB10-N4211
1065860
M12插件,4针
NPN
20-950mm
在700mm处约为8mm
GTB10-N4212
1065861
M12插件,4针
NPN
20-950mm
在700mm处约为8mm
GTB10-P4411S01
1066852
M12插件,4针
PNP
20-950mm
在700mm处约为8mm
GTB10-N4411S02
1066853
2m,3芯
NPN
20-950mm
在700mm处约为8mm
型号
订货号
连接方式
输出
检测距离
光点尺寸
GTB10-R3811
1064686
20-950mm
在700mm处约为8mm
GTB10-R3812
1065862
20-950mm
在700mm处约为8mm
GTB10-R3821
1065863
20-1200mm
在700mm处约为22mm
GTB10-R3822
1065864
20-1200mm
在700mm处约为22mm
型号
订货号
连接方式
输出
检测距离
光点尺寸
GTE10-P1211
1065865
2m,3芯
PNP
20-1300mm
在950mm处约为40mm
GTE10-P1212
1065866
2m,3芯
PNP
20-1300mm
在950mm处约为40mm
GTE10-P4211
1064697
M12插件,4针
PNP
220-1300mm
在950mm处约为40mm
GTE10-P4212
1065867
M12插件,4针
PNP
20-1300mm
在950mm处约为40mm
GTE10-N1211
1065868
2m,3芯
NPN
20-1300mm
在950mm处约为40mm
GTE10-N1212
1065869
2m,3芯
NPN
20-1300mm
在950mm处约为40mm
GTE10-N4211
1065871
M12插件,4针
NPN
20-1300mm
在950mm处约为40mm
0.08-15m
在5m处约为58mm
GL10-R3812
1065898
0.08-15m
在5m处约为58mm
为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加强航天科研生产纪律和队伍作风建设,严格科研生产管理,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发生,对科研与生产并重的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参照《企业现场管理准则》和现场管理评价办法,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特点,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以进一步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实现以评促建,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科研生产管理;现场管理;以评促建;长效机制
引言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通过在生产现场推行6S管理、QC小组活动,并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奖惩等,加强了生产现场管理和过程质量控制,为型号科研生产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个别现场仍存在员工素养不到位、体系建设不全面的问题。针对航天型号研制任务异常繁重,以及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等特点,系统开展现场管理改进是提升管理效率和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GB/T29590—2013《企业现场管理准则》规定了现场管理的基本要求[1],并通过现场管理评价活动不断推进要求的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对于现场管理也十分重视,正在制定现场管理的评价标准,并纳入集团公司质量提升工程组织推进,“以评促建”已成为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的通用理念和有效抓手。研究所以加强生产质量控制、建立生产示范现场为目标,结合精品塑造工程,进一步规范产品生产现场管理,推行生产过程数据信息化,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并在研究所内全面启动,建立起现场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1现场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改进,建立优质、高效、安全、规范的现场管理系统,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提高企业质量、成本、交付能力等各方面的绩效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需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对于现场管理的研究一直处于理论和应用的前沿,在现场管理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如生产计划方面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及其所包含的主生产计划(MP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生产资源计划(ERP)等;生产过程方面的工业工程(IE)、成组技术(GT)、并行工程(CE)、准时生产方式(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等;现场组织发展方面的组织效率(OE)、组织发展(OD)、组织变革(OC)、目视管理、定置管理、5S活动等。国内也开展了很多现场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现场管理标准,并通过评价引入了*使用的方法。
2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1)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近年来,一些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低层次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为此,对于飞船、卫星等可靠性要求高的航天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尤其要严把质量关,树立*的质量理念,杜绝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引起的低层次质量问题,确保航天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在我国航天任务多型号并举、高密度发射的形势下,对生产效率、研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依靠一套系统、完整的现场管理体系作为支撑,提升现场管理效率和效能,从而为按时交付合格产品、圆满完成型号研制任务奠定基础。3)实现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面对航天产品研制任务多品种、小批量等特点,需要落实精益生产思想[2],结合产品化工程,实现流程化管理,充分考虑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物流因素等,系统运用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3]。
3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及评价的思路及要求
GB/T29590—2013明确了现场管理“一心”、“二效”、“三节”的核心理念,即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提升现场管理活动的整体运行质量,实现以顾客为中心,提升效率和效能,优化节拍、节省时间、节约资源的目标。研究所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的特点,系统运用各种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牢固树立“*”的观念,切实将“*”的质量意识转化为良好的工作习惯,将“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转化为规范的质量行为,抓好规章制度在生产现场的落实,立足生产现场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通过生产现场评价及问题整改,按照“整合要求、分类管理、分级评价、以评促建”的思路,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管理体系要求在现场进行整合,分阶段、分步骤实现现场管理目标,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从而不断提高现场管理的水平。研究所为落实上级单位质量管理文件中加强质量职责落实、加强数据包管理、加强异常现象管理等相关要求,全面推进现场管理工作,修订了现场管理的所级程序文件,制定了现场管理所级规章制度《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若干要求》,明确了现场整顿“五个一”(一室一库房、一区一责任、一地一标识、一物一定置、一纸一夹子)、体系控制“五控制”(温湿度控制、洁净度控制、静电防护控制、设备状态控制、记录控制)、人员素养“五到位”(培训到位、自查到位、监督到位、考核到位、习惯到位)的“三个五”要求,用以规范现场定置管理、环境控制、设备管理、现场依据及记录等重点工作,并通过合理有效的培训及考核激励制度,提高人员素养。研究所通过全年的现场管理改进和检查,实现了现场整洁有序。
4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评价研究及实施
4.1现场管理评价依据和评价模型
研究所全面落实航天各项质量管理要求、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及检查,在此基础上,总结近年来现场管理的工作经验,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各管理体系要求在生产现场进行了整合,完善了研究所程序文件和规章制度,结合研究所科研生产特点对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本地化,梳理了现场管理的要素,建立了现场管理和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细化管理要素要求并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作为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的依据[4]。
4.2现场管理评价方法
评价表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明确了各管理要素的相应要求,分为0~0.6、0.6~0.8、0.8~1三档,分别体现管理要素的基本要求、量化要求和长效机制要求,为实现现场管理的以评促建、持续提升提供了有效抓手和落实渠道,如表1所示。实施指南规定了生产现场评价工作的程序、职责及评价表的使用要求,进一步促进了管理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实施指南和评价表按照版本进行管理,并随着现场改进工作的推进持续完善,确保管理要素覆盖生产全过程,要素要求合理、可操作,实现适宜、高效的现场管理。对照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的条款要求,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见证材料及人员交谈等方式,给出评价描述及评价结果,从而评价现场管理的成熟度和水平。在评价表的评价描述中,列出现场存在的问题,后续以问题为牵引,进行现场整改和提升。评价表适用于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各管理要素的要求条款按由低到高递增原则进行打分。(1)若0~0.6的要求未全部满足,则评价结果只能小于0.6,若0~0.6的要求全部满足,但0.6~0.8的要求不全满足,打分结果在0.6~0.8,其他类比。(2)如有效果突出的工作成果,可以作为实践进行加分,原则上加分项总计不得超50分。(3)生产现场评价结果分值=∑要素分值×评价结果+加分值,得分率=实际总得分÷应得总分×。各现场按照得分率确定评价等级。(1)得分率≥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五。(2)得分率≥80%且<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四。(3)得分率≥70%且<8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三。
4.3现场管理评价过程
研究所对实施指南和评价表进行了全所、部门、班组级的宣贯培训,要求全面落实,并按照PDCA原则,通过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进一步推进评价表中管理要素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要求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进行排列,为各生产现场提供了持续提升、不断完善的渠道。
4.4长效机制的建立
研究所成立了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小组、推进小组,均由所担任组长,负责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资源保障,以及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组织推进、工作指导和成果验收,并通过双周周报、月度工作例会制度,掌握研究所内生产现场改进及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将生产现场改进情况、资源需求等提交小组和推进小组,滚动落实各部门资源需求,及时识别问题并解决,建立现场改进和资源需求的督办机制,持续推进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5]。同时,研究所选派优部门申报现场管理评价活动,树立*,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生产现场管理水平。
5结论
随着实施指南及评价表的发布,现场管理和评价已作为研究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推广落实,旨在通过规范现场管理,提升各管理体系在生产现场的协同性,提高人员素养和现场管理效率。在后续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表,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升生产现场的规范性和现代化程度,打造航天精品,为圆满完成型号任务奠定基础。
型号
订货号
连接方式
输出
检测距离
光点尺寸
GL10G-P4251
1064704
M12插件,4针
PNP
0.15-12m
在5m处约为58mm
GL10G-P4254
1065894
M12插件,4针
PNP
0.15-12m
在5m处约为58mm
GL10G-N1251
1064706
2m,3芯
NPN
0.15-12m
在5m处约为58mm
GL10G-N1252
1065895
2m,3芯
NPN
0.15-12m
在5m处约为58mm
型号
订货号
连接方式
输出
检测距离
光点尺寸
GSE10-P4111
1065899
M12插件,4针
PNP
0-40m
在15m处约为180mm
GSE10-P4112
1065900
M12插件,4针
PNP
0-40m
在15m处约为180mm
GSE10-P4211
1064706
M12插件,4针
PNP
0-40m
在15m处约为180mm
GSE10-P4212
1065903
M12插件,4针
PNP
0-40m
在15m处约为180mm
GSE10-P4221
1065906
M12插件,4针
PNP
0-40m
在15m处约为433mm
GSE10-P4222
1065907
M12插件,4针
PNP
0-40m
在15m处约为433mm
GSE10-N1111
1065901
2m,3芯
NPN
0-40m
在15m处约为180mm
GSE10-N1112
1065902
2m,3芯
NPN
0-40m
在15m处约为180mm
GSE10-N1211
1065904
2m,3芯
NPN
0-40m
在15m处约为180mm
GSE10-N1212
1065905
2m,3芯
NPN
0-40m
在15m处约为180mm
GSE10-N1221
1065908
2m,3芯
NPN
0-40m
在15m处约为433mm
GSE10-N1222
1065909
2m,3芯
NPN
0-40m
在15m处约为433mm
型号
订货号
连接方式
输出
检测距离
光点尺寸
GSE10-R3711
1065910
0.08-15m
在15m处约为180mm
GSE10-R3712
1065911
0.08-15m
在15m处约为180mm
GSE10-R3811
1064691
0.08-15m
在15m处约为180mm
GSE10-R3812
1065912
0.08-15m
在15m处约为180mm
GSE10-R3721
1065913
在15m处约为433mm
GSE10-R3722
1065914
在15m处约为433mm
特性:
提供可见红光和不可见红外光两种不同工作光源
漫反红光(1.3米)/红外(2米)/背景遮蔽(0.95米)。
镜反射(15米)和对射式(40米)。
为物流行业和透明物体检测提供型号
支持交直流供电DC(10…30V)和UC(24 …240 V AC /DC)
可提开关量(PNP / NPN) 和继电器输出模式。
灵活多样的附件/高亮LED/调节旋钮让安装调试快速简单
应用领域
物流仓储和输送线,例如包裹和周转箱检测。
自动化立体停车系统,例如升降、横移定位
机械制造OEM,例如包装、堆垛码垛、机床、造纸
汽车及零部件,例如车身、零部件
门禁系统和地铁闸机出入口,例如行人、箱包
2022463 BEF-KHS-F01
2022464 BEF-KHS-G01
2022465 BEF-KHS-H01
2029022 BEF-KHS-ICL
2029925 BEF-KHS-ICS101
2022719 BEF-KHS-J01
2022718 BEF-KHS-K01
2022726 BEF-KHS-KH1
5322626 BEF-KHS-KH3
2023057 BEF-KHS-L01
2044953 BEF-KHS-N01
2051608 BEF-KHS-N02
5306216 BL-150-10
4035057 BL-150-S01
5305196 BL-160-10
5310718 BL-160-SK
5305687 BL-170-10
5305688 BL-170-POLF
5304810 BL-200
5308773 BL-260-SK
5304811 BL-500
为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加强航天科研生产纪律和队伍作风建设,严格科研生产管理,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发生,对科研与生产并重的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参照《企业现场管理准则》和现场管理评价办法,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特点,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以进一步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实现以评促建,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科研生产管理;现场管理;以评促建;长效机制
引言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通过在生产现场推行6S管理、QC小组活动,并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奖惩等,加强了生产现场管理和过程质量控制,为型号科研生产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个别现场仍存在员工素养不到位、体系建设不全面的问题。针对航天型号研制任务异常繁重,以及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等特点,系统开展现场管理改进是提升管理效率和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GB/T29590—2013《企业现场管理准则》规定了现场管理的基本要求[1],并通过现场管理评价活动不断推进要求的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对于现场管理也十分重视,正在制定现场管理的评价标准,并纳入集团公司质量提升工程组织推进,“以评促建”已成为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的通用理念和有效抓手。研究所以加强生产质量控制、建立生产示范现场为目标,结合精品塑造工程,进一步规范产品生产现场管理,推行生产过程数据信息化,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并在研究所内全面启动,建立起现场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1现场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改进,建立优质、高效、安全、规范的现场管理系统,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提高企业质量、成本、交付能力等各方面的绩效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需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对于现场管理的研究一直处于理论和应用的前沿,在现场管理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如生产计划方面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及其所包含的主生产计划(MP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生产资源计划(ERP)等;生产过程方面的工业工程(IE)、成组技术(GT)、并行工程(CE)、准时生产方式(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等;现场组织发展方面的组织效率(OE)、组织发展(OD)、组织变革(OC)、目视管理、定置管理、5S活动等。国内也开展了很多现场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现场管理标准,并通过评价引入了*使用的方法。
2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1)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近年来,一些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低层次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为此,对于飞船、卫星等可靠性要求高的航天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尤其要严把质量关,树立*的质量理念,杜绝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引起的低层次质量问题,确保航天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在我国航天任务多型号并举、高密度发射的形势下,对生产效率、研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依靠一套系统、完整的现场管理体系作为支撑,提升现场管理效率和效能,从而为按时交付合格产品、圆满完成型号研制任务奠定基础。3)实现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面对航天产品研制任务多品种、小批量等特点,需要落实精益生产思想[2],结合产品化工程,实现流程化管理,充分考虑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物流因素等,系统运用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3]。
3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及评价的思路及要求
GB/T29590—2013明确了现场管理“一心”、“二效”、“三节”的核心理念,即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提升现场管理活动的整体运行质量,实现以顾客为中心,提升效率和效能,优化节拍、节省时间、节约资源的目标。研究所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的特点,系统运用各种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牢固树立“*”的观念,切实将“*”的质量意识转化为良好的工作习惯,将“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转化为规范的质量行为,抓好规章制度在生产现场的落实,立足生产现场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通过生产现场评价及问题整改,按照“整合要求、分类管理、分级评价、以评促建”的思路,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管理体系要求在现场进行整合,分阶段、分步骤实现现场管理目标,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从而不断提高现场管理的水平。研究所为落实上级单位质量管理文件中加强质量职责落实、加强数据包管理、加强异常现象管理等相关要求,全面推进现场管理工作,修订了现场管理的所级程序文件,制定了现场管理所级规章制度《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若干要求》,明确了现场整顿“五个一”(一室一库房、一区一责任、一地一标识、一物一定置、一纸一夹子)、体系控制“五控制”(温湿度控制、洁净度控制、静电防护控制、设备状态控制、记录控制)、人员素养“五到位”(培训到位、自查到位、监督到位、考核到位、习惯到位)的“三个五”要求,用以规范现场定置管理、环境控制、设备管理、现场依据及记录等重点工作,并通过合理有效的培训及考核激励制度,提高人员素养。研究所通过全年的现场管理改进和检查,实现了现场整洁有序。
4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评价研究及实施
4.1现场管理评价依据和评价模型
研究所全面落实航天各项质量管理要求、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及检查,在此基础上,总结近年来现场管理的工作经验,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各管理体系要求在生产现场进行了整合,完善了研究所程序文件和规章制度,结合研究所科研生产特点对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本地化,梳理了现场管理的要素,建立了现场管理和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细化管理要素要求并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作为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的依据[4]。
4.2现场管理评价方法
评价表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明确了各管理要素的相应要求,分为0~0.6、0.6~0.8、0.8~1三档,分别体现管理要素的基本要求、量化要求和长效机制要求,为实现现场管理的以评促建、持续提升提供了有效抓手和落实渠道,如表1所示。实施指南规定了生产现场评价工作的程序、职责及评价表的使用要求,进一步促进了管理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实施指南和评价表按照版本进行管理,并随着现场改进工作的推进持续完善,确保管理要素覆盖生产全过程,要素要求合理、可操作,实现适宜、高效的现场管理。对照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的条款要求,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见证材料及人员交谈等方式,给出评价描述及评价结果,从而评价现场管理的成熟度和水平。在评价表的评价描述中,列出现场存在的问题,后续以问题为牵引,进行现场整改和提升。评价表适用于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各管理要素的要求条款按由低到高递增原则进行打分。(1)若0~0.6的要求未全部满足,则评价结果只能小于0.6,若0~0.6的要求全部满足,但0.6~0.8的要求不全满足,打分结果在0.6~0.8,其他类比。(2)如有效果突出的工作成果,可以作为佳实践进行加分,原则上加分项总计不得超50分。(3)生产现场评价结果分值=∑要素分值×评价结果+加分值,得分率=实际总得分÷应得总分×。各现场按照得分率确定评价等级。(1)得分率≥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五。(2)得分率≥80%且<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四。(3)得分率≥70%且<8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三。
4.3现场管理评价过程
研究所对实施指南和评价表进行了全所、部门、班组级的宣贯培训,要求全面落实,并按照PDCA原则,通过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进一步推进评价表中管理要素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要求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进行排列,为各生产现场提供了持续提升、不断完善的渠道。
4.4长效机制的建立
研究所成立了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小组、推进小组,均由所担任组长,负责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资源保障,以及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组织推进、工作指导和成果验收,并通过双周周报、月度工作例会制度,掌握研究所内生产现场改进及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将生产现场改进情况、资源需求等提交小组和推进小组,滚动落实各部门资源需求,及时识别问题并解决,建立现场改进和资源需求的督办机制,持续推进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5]。同时,研究所选派优部门申报现场管理评价活动,树立*,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生产现场管理水平。
5结论
随着实施指南及评价表的发布,现场管理和评价已作为研究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推广落实,旨在通过规范现场管理,提升各管理体系在生产现场的协同性,提高人员素养和现场管理效率。在后续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表,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升生产现场的规范性和现代化程度,打造航天精品,为圆满完成型号任务奠定基础。
1041584 C20E-060303D41
1016577 C20E-060304A11
1018091 C20E-060304A21
1016580 C20E-075302A11
1018096 C20E-075302A21
1016480 C20E-075303A11
1018098 C20E-075303A21
1041586 C20E-075303D41
1016582 C20E-075304A11
1018620 C40E-0702CA010
1018795 C40E-0702CB010
1022372 C40E-0702CC010
1022416 C40E-0702CD010
1022460 C40E-0702CE010
1022504 C40E-0702CF010
1018717 C40E-0702DA010
1018841 C40E-0702DB010
1027958 C40E-0703AG300
1022225 C40E-0703AH030
1207424 C4MT-07834EAA04FE0
1207067 C4MT-08414EAA03FB0
1207048 C4MT-08414EAA03FE0
1207087 C4MT-08414EAA04FE0
1207437 C4MT-08424EAA03FB0
1207364 C4MT-08424EAA03FE0
1207406 C4MT-08424EAA04FE0
1207453 C4MT-08434EAA03FB0
1022629 CLV410-1010S10
1016701 CLV410-1910S01
1017534 CLV410-2010
1018276 CLV410-2010S02
1017850 CLV410-2910S01
1017536 CLV410-3010
1017527 CLV412-0010
1017528 CLV412-1010
1061238 DBS36E-S3AJ00360
1061239 DBS36E-S3AJ00400
1061240 DBS36E-S3AJ00500
1061241 DBS36E-S3AJ01000
1060867 DBS36E-S3AJ01024
1060535 DBS36E-S3AK00100
1063728 DBS36E-S3AK00200
1060536 DBS36E-S3AK00360
1060537 DBS36E-S3AK00400
1060538 DBS36E-S3AK00500
1060539 DBS36E-S3AK01000
1060144 DBS36E-S3AK01024
1062124 DBS36E-S3AK02000
1056866 DFS60B-S1MA10000
1036755 DFS60B-S1PA10000
1036756 DFS60B-S1PC10000
1036757 DFS60B-S1PK10000
1036758 DFS60B-S1PL10000
1036759 DFS60B-S1PM10000
1060009 DFS60B-S1UA08192
1060583 DFS60B-S1WA05000
7101771 DGS34-7LK08192
1063675 DGS34-8L401024
1063676 DGS34-8LK01024
7126700 DGS34-9H404096
1049806 DGS34-9H405000
7133923 DGS34-LH402048
6033669 DOL-0803-W10MN
6036473 DOL-0803-W15M
6009870 DOL-0804-G02M
6025894 DOL-0804-G02MC
6033670 DOL-0804-G02MN
6009872 DOL-0804-G05M
6050809 DOL-0804-G05MAC
6025895 DOL-0804-G05MC
6033671 DOL-0804-G05MN
6010754 DOL-0804-G10M
6050808 DOL-0804-G10MAC
6025896 DOL-0804-G10MC
6021004 DSL-127SG02ME25KM0
6021006 DSL-127SG03ME25KM0
6021001 DSL-127SG0M5E25KM0
为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加强航天科研生产纪律和队伍作风建设,严格科研生产管理,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发生,对科研与生产并重的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参照《企业现场管理准则》和现场管理评价办法,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特点,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以进一步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实现以评促建,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科研生产管理;现场管理;以评促建;长效机制
引言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通过在生产现场推行6S管理、QC小组活动,并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奖惩等,加强了生产现场管理和过程质量控制,为型号科研生产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个别现场仍存在员工素养不到位、体系建设不全面的问题。针对航天型号研制任务异常繁重,以及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等特点,系统开展现场管理改进是提升管理效率和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GB/T29590—2013《企业现场管理准则》规定了现场管理的基本要求[1],并通过现场管理评价活动不断推进要求的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对于现场管理也十分重视,正在制定现场管理的评价标准,并纳入集团公司质量提升工程组织推进,“以评促建”已成为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的通用理念和有效抓手。研究所以加强生产质量控制、建立生产示范现场为目标,结合精品塑造工程,进一步规范产品生产现场管理,推行生产过程数据信息化,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并在研究所内全面启动,建立起现场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1现场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改进,建立优质、高效、安全、规范的现场管理系统,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提高企业质量、成本、交付能力等各方面的绩效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需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对于现场管理的研究一直处于理论和应用的前沿,在现场管理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如生产计划方面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及其所包含的主生产计划(MP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生产资源计划(ERP)等;生产过程方面的工业工程(IE)、成组技术(GT)、并行工程(CE)、准时生产方式(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等;现场组织发展方面的组织效率(OE)、组织发展(OD)、组织变革(OC)、目视管理、定置管理、5S活动等。国内也开展了很多现场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现场管理标准,并通过评价引入了*使用的方法。
2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1)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近年来,一些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低层次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为此,对于飞船、卫星等可靠性要求高的航天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尤其要严把质量关,树立*的质量理念,杜绝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引起的低层次质量问题,确保航天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在我国航天任务多型号并举、高密度发射的形势下,对生产效率、研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依靠一套系统、完整的现场管理体系作为支撑,提升现场管理效率和效能,从而为按时交付合格产品、圆满完成型号研制任务奠定基础。3)实现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面对航天产品研制任务多品种、小批量等特点,需要落实精益生产思想[2],结合产品化工程,实现流程化管理,充分考虑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物流因素等,系统运用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3]。
3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及评价的思路及要求
GB/T29590—2013明确了现场管理“一心”、“二效”、“三节”的核心理念,即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提升现场管理活动的整体运行质量,实现以顾客为中心,提升效率和效能,优化节拍、节省时间、节约资源的目标。研究所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的特点,系统运用各种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牢固树立“*”的观念,切实将“*”的质量意识转化为良好的工作习惯,将“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转化为规范的质量行为,抓好规章制度在生产现场的落实,立足生产现场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通过生产现场评价及问题整改,按照“整合要求、分类管理、分级评价、以评促建”的思路,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管理体系要求在现场进行整合,分阶段、分步骤实现现场管理目标,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从而不断提高现场管理的水平。研究所为落实上级单位质量管理文件中加强质量职责落实、加强数据包管理、加强异常现象管理等相关要求,全面推进现场管理工作,修订了现场管理的所级程序文件,制定了现场管理所级规章制度《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若干要求》,明确了现场整顿“五个一”(一室一库房、一区一责任、一地一标识、一物一定置、一纸一夹子)、体系控制“五控制”(温湿度控制、洁净度控制、静电防护控制、设备状态控制、记录控制)、人员素养“五到位”(培训到位、自查到位、监督到位、考核到位、习惯到位)的“三个五”要求,用以规范现场定置管理、环境控制、设备管理、现场依据及记录等重点工作,并通过合理有效的培训及考核激励制度,提高人员素养。研究所通过全年的现场管理改进和检查,实现了现场整洁有序。
4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评价研究及实施
4.1现场管理评价依据和评价模型
研究所全面落实航天各项质量管理要求、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及检查,在此基础上,总结近年来现场管理的工作经验,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各管理体系要求在生产现场进行了整合,完善了研究所程序文件和规章制度,结合研究所科研生产特点对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本地化,梳理了现场管理的要素,建立了现场管理和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细化管理要素要求并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作为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的依据[4]。
4.2现场管理评价方法
评价表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明确了各管理要素的相应要求,分为0~0.6、0.6~0.8、0.8~1三档,分别体现管理要素的基本要求、量化要求和长效机制要求,为实现现场管理的以评促建、持续提升提供了有效抓手和落实渠道,如表1所示。实施指南规定了生产现场评价工作的程序、职责及评价表的使用要求,进一步促进了管理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实施指南和评价表按照版本进行管理,并随着现场改进工作的推进持续完善,确保管理要素覆盖生产全过程,要素要求合理、可操作,实现适宜、高效的现场管理。对照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的条款要求,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见证材料及人员交谈等方式,给出评价描述及评价结果,从而评价现场管理的成熟度和水平。在评价表的评价描述中,列出现场存在的问题,后续以问题为牵引,进行现场整改和提升。评价表适用于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各管理要素的要求条款按由低到高递增原则进行打分。(1)若0~0.6的要求未全部满足,则评价结果只能小于0.6,若0~0.6的要求全部满足,但0.6~0.8的要求不全满足,打分结果在0.6~0.8,其他类比。(2)如有效果突出的工作成果,可以作为佳实践进行加分,原则上加分项总计不得超50分。(3)生产现场评价结果分值=∑要素分值×评价结果+加分值,得分率=实际总得分÷应得总分×。各现场按照得分率确定评价等级。(1)得分率≥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五。(2)得分率≥80%且<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四。(3)得分率≥70%且<8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三。
4.3现场管理评价过程
研究所对实施指南和评价表进行了全所、部门、班组级的宣贯培训,要求全面落实,并按照PDCA原则,通过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进一步推进评价表中管理要素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要求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进行排列,为各生产现场提供了持续提升、不断完善的渠道。
4.4长效机制的建立
研究所成立了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小组、推进小组,均由所担任组长,负责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资源保障,以及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组织推进、工作指导和成果验收,并通过双周周报、月度工作例会制度,掌握研究所内生产现场改进及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将生产现场改进情况、资源需求等提交小组和推进小组,滚动落实各部门资源需求,及时识别问题并解决,建立现场改进和资源需求的督办机制,持续推进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5]。同时,研究所选派优部门申报现场管理评价活动,树立*,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生产现场管理水平。
5结论
随着实施指南及评价表的发布,现场管理和评价已作为研究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推广落实,旨在通过规范现场管理,提升各管理体系在生产现场的协同性,提高人员素养和现场管理效率。在后续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表,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升生产现场的规范性和现代化程度,打造航天精品,为圆满完成型号任务奠定基础。
6021003 DSL-127SG1M5E25KM0
6021005 DSL-127SG2M5E25KM0
6021000 DSL-127SGM25E25KM0
2015687 DSL-2504-G02M
2015688 DSL-2504-G05M
2002264 DSL-2605-G02M
1059535 GRL18S-F1338
1064155 GRL18S-F1351
1064145 GRL18S-F1356
1064149 GRL18S-F1358
1058198 GRL18S-F2331
1059533 GRL18S-F2336
1058211 GRL18S-F2338
1058209 GRL18S-F233W
1058206 GRL18S-F233Y
1064156 GRL18S-F2351
1040792 IME12-08NNOZW2K
1040793 IME12-08NNOZW2S
1040787 IME12-08NNSZC0K
1040788 IME12-08NNSZC0S
1040789 IME12-08NNSZW2K
1040790 IME12-08NNSZW2S
1040783 IME12-08NPOZC0K
1040784 IME12-08NPOZC0S
1040785 IME12-08NPOZW2K
1037895 KHK53-AXB0-S02
1030048 KHK53-AXR00038
1030058 KHK53-AXR00107
1030068 KHK53-AXR00354
1030078 KHK53-AXR01700
1030049 KHK53-AXS00038
1030059 KHK53-AXS00107
1030069 KHK53-AXS00354
1030079 KHK53-AXS01700
1030050 KHK53-AXT00038
6038423 LBV320-XXTNDRAMX00600
6038424 LBV320-XXTNDRAMX00700
6038425 LBV320-XXTNDRAMX00800
6038426 LBV320-XXTNDRAMX00900
6038427 LBV320-XXTNDRAMX01000
6038428 LBV320-XXTNDRAMX01100
6038429 LBV320-XXTNDRAMX01200
6038430 LBV320-XXTNDRAMX01300
6052668 LFV330-XXGBVX8R1700
为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加强航天科研生产纪律和队伍作风建设,严格科研生产管理,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发生,对科研与生产并重的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参照《企业现场管理准则》和现场管理评价办法,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特点,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以进一步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实现以评促建,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科研生产管理;现场管理;以评促建;长效机制
引言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通过在生产现场推行6S管理、QC小组活动,并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奖惩等,加强了生产现场管理和过程质量控制,为型号科研生产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个别现场仍存在员工素养不到位、体系建设不全面的问题。针对航天型号研制任务异常繁重,以及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等特点,系统开展现场管理改进是提升管理效率和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GB/T29590—2013《企业现场管理准则》规定了现场管理的基本要求[1],并通过现场管理评价活动不断推进要求的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对于现场管理也十分重视,正在制定现场管理的评价标准,并纳入集团公司质量提升工程组织推进,“以评促建”已成为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的通用理念和有效抓手。研究所以加强生产质量控制、建立生产示范现场为目标,结合精品塑造工程,进一步规范产品生产现场管理,推行生产过程数据信息化,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并在研究所内全面启动,建立起现场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1现场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改进,建立优质、高效、安全、规范的现场管理系统,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提高企业质量、成本、交付能力等各方面的绩效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需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对于现场管理的研究一直处于理论和应用的前沿,在现场管理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如生产计划方面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及其所包含的主生产计划(MP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生产资源计划(ERP)等;生产过程方面的工业工程(IE)、成组技术(GT)、并行工程(CE)、准时生产方式(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等;现场组织发展方面的组织效率(OE)、组织发展(OD)、组织变革(OC)、目视管理、定置管理、5S活动等。国内也开展了很多现场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现场管理标准,并通过评价引入了*使用的方法。
2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1)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近年来,一些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低层次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为此,对于飞船、卫星等可靠性要求高的航天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尤其要严把质量关,树立*的质量理念,杜绝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引起的低层次质量问题,确保航天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在我国航天任务多型号并举、高密度发射的形势下,对生产效率、研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依靠一套系统、完整的现场管理体系作为支撑,提升现场管理效率和效能,从而为按时交付合格产品、圆满完成型号研制任务奠定基础。3)实现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面对航天产品研制任务多品种、小批量等特点,需要落实精益生产思想[2],结合产品化工程,实现流程化管理,充分考虑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物流因素等,系统运用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3]。
3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及评价的思路及要求
GB/T29590—2013明确了现场管理“一心”、“二效”、“三节”的核心理念,即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提升现场管理活动的整体运行质量,实现以顾客为中心,提升效率和效能,优化节拍、节省时间、节约资源的目标。研究所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的特点,系统运用各种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牢固树立“*”的观念,切实将“*”的质量意识转化为良好的工作习惯,将“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转化为规范的质量行为,抓好规章制度在生产现场的落实,立足生产现场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通过生产现场评价及问题整改,按照“整合要求、分类管理、分级评价、以评促建”的思路,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管理体系要求在现场进行整合,分阶段、分步骤实现现场管理目标,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从而不断提高现场管理的水平。研究所为落实上级单位质量管理文件中加强质量职责落实、加强数据包管理、加强异常现象管理等相关要求,全面推进现场管理工作,修订了现场管理的所级程序文件,制定了现场管理所级规章制度《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若干要求》,明确了现场整顿“五个一”(一室一库房、一区一责任、一地一标识、一物一定置、一纸一夹子)、体系控制“五控制”(温湿度控制、洁净度控制、静电防护控制、设备状态控制、记录控制)、人员素养“五到位”(培训到位、自查到位、监督到位、考核到位、习惯到位)的“三个五”要求,用以规范现场定置管理、环境控制、设备管理、现场依据及记录等重点工作,并通过合理有效的培训及考核激励制度,提高人员素养。研究所通过全年的现场管理改进和检查,实现了现场整洁有序。
4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评价研究及实施
4.1现场管理评价依据和评价模型
研究所全面落实航天各项质量管理要求、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及检查,在此基础上,总结近年来现场管理的工作经验,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各管理体系要求在生产现场进行了整合,完善了研究所程序文件和规章制度,结合研究所科研生产特点对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本地化,梳理了现场管理的要素,建立了现场管理和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细化管理要素要求并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作为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的依据[4]。
4.2现场管理评价方法
评价表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明确了各管理要素的相应要求,分为0~0.6、0.6~0.8、0.8~1三档,分别体现管理要素的基本要求、量化要求和长效机制要求,为实现现场管理的以评促建、持续提升提供了有效抓手和落实渠道,如表1所示。实施指南规定了生产现场评价工作的程序、职责及评价表的使用要求,进一步促进了管理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实施指南和评价表按照版本进行管理,并随着现场改进工作的推进持续完善,确保管理要素覆盖生产全过程,要素要求合理、可操作,实现适宜、高效的现场管理。对照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的条款要求,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见证材料及人员交谈等方式,给出评价描述及评价结果,从而评价现场管理的成熟度和水平。在评价表的评价描述中,列出现场存在的问题,后续以问题为牵引,进行现场整改和提升。评价表适用于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各管理要素的要求条款按由低到高递增原则进行打分。(1)若0~0.6的要求未全部满足,则评价结果只能小于0.6,若0~0.6的要求全部满足,但0.6~0.8的要求不全满足,打分结果在0.6~0.8,其他类比。(2)如有效果突出的工作成果,可以作为佳实践进行加分,原则上加分项总计不得超50分。(3)生产现场评价结果分值=∑要素分值×评价结果+加分值,得分率=实际总得分÷应得总分×。各现场按照得分率确定评价等级。(1)得分率≥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五。(2)得分率≥80%且<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四。(3)得分率≥70%且<8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三。
4.3现场管理评价过程
研究所对实施指南和评价表进行了全所、部门、班组级的宣贯培训,要求全面落实,并按照PDCA原则,通过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进一步推进评价表中管理要素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要求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进行排列,为各生产现场提供了持续提升、不断完善的渠道。
4.4长效机制的建立
研究所成立了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小组、推进小组,均由所担任组长,负责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资源保障,以及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组织推进、工作指导和成果验收,并通过双周周报、月度工作例会制度,掌握研究所内生产现场改进及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将生产现场改进情况、资源需求等提交小组和推进小组,滚动落实各部门资源需求,及时识别问题并解决,建立现场改进和资源需求的督办机制,持续推进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5]。同时,研究所选派优部门申报现场管理评价活动,树立*,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生产现场管理水平。
5结论
随着实施指南及评价表的发布,现场管理和评价已作为研究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推广落实,旨在通过规范现场管理,提升各管理体系在生产现场的协同性,提高人员素养和现场管理效率。在后续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表,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升生产现场的规范性和现代化程度,打造航天精品,为圆满完成型号任务奠定基础。
6052153 LFV330-XXGBVX8R2600
6039663 LFV330-XXGBVXPR0300
6010521 LGTN101-311
2015692 LH10-1000
5308127 LL3-DA01
5308130 LL3-DA02
5326465 LL3-DA03
1016446 M20S-061A3A120
1018192 M20S-061A3A122
1016434 M20S-071A3A120
1018194 M20S-071A3A122
1018224 M20S-071A3A220
1018226 M20S-071A3A222
1016438 M20S-081A2A120
6036622 OD2-N120W60U0
6036618 OD2-N120W60U2
6036640 OD2-N250W150A0
6036636 OD2-N250W150A2
6036639 OD2-N250W150C0
6036635 OD2-N250W150C2
6036637 OD2-N250W150I0
6040974 PBT-RB010SG1SSNALA0Z
6038615 PBT-RB010SG1SSNAMA0Z
6038638 PBT-RB010SG1SSNVMC0Z
6041235 PBT-RB010SG2SE0AMA0Z
6038637 PBT-RB010SG2SS0AMA0Z
6038639 PBT-RB010SG2SS0VMC0Z
6051405 PBT-RB010SGESS0ALA0Z
6039256 PBT-RB010SN1SS0AMA0Z
6044928 SES01-N92520
6048273 SES01-N93000
6048268 SES01-N93500
6044939 SES01-N95010
6044940 SES01-N95510
6044959 SES01-U02000
6044960 SES01-U02500
6043130 TBT-1ABG11006GZ
6043147 TBT-1ABG11006PZ
6050021 TBT-1ABG11506GZ
6043131 TBT-1ABGE1006GZ
6043148 TBT-1ABGE1006PZ
6043133 TBT-1ABN21006GZ
6042967 TSP-1MAN40405MZ
6042968 TSP-1MAN40506MZ
6042969 TSP-1MAN40606MZ
6042938 TSP-1PAG10305MZ
6042939 TSP-1PAG10405MZ
6042940 TSP-1PAG10506MZ
6042941 TSP-1PAG10606MZ
为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加强航天科研生产纪律和队伍作风建设,严格科研生产管理,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发生,对科研与生产并重的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参照《企业现场管理准则》和现场管理评价办法,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特点,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以进一步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实现以评促建,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科研生产管理;现场管理;以评促建;长效机制
引言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通过在生产现场推行6S管理、QC小组活动,并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奖惩等,加强了生产现场管理和过程质量控制,为型号科研生产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个别现场仍存在员工素养不到位、体系建设不全面的问题。针对航天型号研制任务异常繁重,以及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等特点,系统开展现场管理改进是提升管理效率和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GB/T29590—2013《企业现场管理准则》规定了现场管理的基本要求[1],并通过现场管理评价活动不断推进要求的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对于现场管理也十分重视,正在制定现场管理的评价标准,并纳入集团公司质量提升工程组织推进,“以评促建”已成为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的通用理念和有效抓手。研究所以加强生产质量控制、建立生产示范现场为目标,结合精品塑造工程,进一步规范产品生产现场管理,推行生产过程数据信息化,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并在研究所内全面启动,建立起现场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1现场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改进,建立优质、高效、安全、规范的现场管理系统,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提高企业质量、成本、交付能力等各方面的绩效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需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对于现场管理的研究一直处于理论和应用的前沿,在现场管理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如生产计划方面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及其所包含的主生产计划(MP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生产资源计划(ERP)等;生产过程方面的工业工程(IE)、成组技术(GT)、并行工程(CE)、准时生产方式(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等;现场组织发展方面的组织效率(OE)、组织发展(OD)、组织变革(OC)、目视管理、定置管理、5S活动等。国内也开展了很多现场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现场管理标准,并通过评价引入了*使用的方法。
2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1)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近年来,一些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低层次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为此,对于飞船、卫星等可靠性要求高的航天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尤其要严把质量关,树立*的质量理念,杜绝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引起的低层次质量问题,确保航天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在我国航天任务多型号并举、高密度发射的形势下,对生产效率、研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依靠一套系统、完整的现场管理体系作为支撑,提升现场管理效率和效能,从而为按时交付合格产品、圆满完成型号研制任务奠定基础。3)实现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面对航天产品研制任务多品种、小批量等特点,需要落实精益生产思想[2],结合产品化工程,实现流程化管理,充分考虑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物流因素等,系统运用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3]。
3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及评价的思路及要求
GB/T29590—2013明确了现场管理“一心”、“二效”、“三节”的核心理念,即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提升现场管理活动的整体运行质量,实现以顾客为中心,提升效率和效能,优化节拍、节省时间、节约资源的目标。研究所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的特点,系统运用各种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牢固树立“*”的观念,切实将“*”的质量意识转化为良好的工作习惯,将“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转化为规范的质量行为,抓好规章制度在生产现场的落实,立足生产现场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通过生产现场评价及问题整改,按照“整合要求、分类管理、分级评价、以评促建”的思路,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管理体系要求在现场进行整合,分阶段、分步骤实现现场管理目标,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从而不断提高现场管理的水平。研究所为落实上级单位质量管理文件中加强质量职责落实、加强数据包管理、加强异常现象管理等相关要求,全面推进现场管理工作,修订了现场管理的所级程序文件,制定了现场管理所级规章制度《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若干要求》,明确了现场整顿“五个一”(一室一库房、一区一责任、一地一标识、一物一定置、一纸一夹子)、体系控制“五控制”(温湿度控制、洁净度控制、静电防护控制、设备状态控制、记录控制)、人员素养“五到位”(培训到位、自查到位、监督到位、考核到位、习惯到位)的“三个五”要求,用以规范现场定置管理、环境控制、设备管理、现场依据及记录等重点工作,并通过合理有效的培训及考核激励制度,提高人员素养。研究所通过全年的现场管理改进和检查,实现了现场整洁有序。
4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评价研究及实施
4.1现场管理评价依据和评价模型
研究所全面落实航天各项质量管理要求、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及检查,在此基础上,总结近年来现场管理的工作经验,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各管理体系要求在生产现场进行了整合,完善了研究所程序文件和规章制度,结合研究所科研生产特点对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本地化,梳理了现场管理的要素,建立了现场管理和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细化管理要素要求并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作为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的依据[4]。
4.2现场管理评价方法
评价表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明确了各管理要素的相应要求,分为0~0.6、0.6~0.8、0.8~1三档,分别体现管理要素的基本要求、量化要求和长效机制要求,为实现现场管理的以评促建、持续提升提供了有效抓手和落实渠道,如表1所示。实施指南规定了生产现场评价工作的程序、职责及评价表的使用要求,进一步促进了管理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实施指南和评价表按照版本进行管理,并随着现场改进工作的推进持续完善,确保管理要素覆盖生产全过程,要素要求合理、可操作,实现适宜、高效的现场管理。对照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的条款要求,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见证材料及人员交谈等方式,给出评价描述及评价结果,从而评价现场管理的成熟度和水平。在评价表的评价描述中,列出现场存在的问题,后续以问题为牵引,进行现场整改和提升。评价表适用于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各管理要素的要求条款按由低到高递增原则进行打分。(1)若0~0.6的要求未全部满足,则评价结果只能小于0.6,若0~0.6的要求全部满足,但0.6~0.8的要求不全满足,打分结果在0.6~0.8,其他类比。(2)如有效果突出的工作成果,可以作为佳实践进行加分,原则上加分项总计不得超50分。(3)生产现场评价结果分值=∑要素分值×评价结果+加分值,得分率=实际总得分÷应得总分×。各现场按照得分率确定评价等级。(1)得分率≥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五。(2)得分率≥80%且<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四。(3)得分率≥70%且<8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三。
4.3现场管理评价过程
研究所对实施指南和评价表进行了全所、部门、班组级的宣贯培训,要求全面落实,并按照PDCA原则,通过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进一步推进评价表中管理要素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要求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进行排列,为各生产现场提供了持续提升、不断完善的渠道。
4.4长效机制的建立
研究所成立了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小组、推进小组,均由所担任组长,负责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资源保障,以及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组织推进、工作指导和成果验收,并通过双周周报、月度工作例会制度,掌握研究所内生产现场改进及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将生产现场改进情况、资源需求等提交小组和推进小组,滚动落实各部门资源需求,及时识别问题并解决,建立现场改进和资源需求的督办机制,持续推进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5]。同时,研究所选派优部门申报现场管理评价活动,树立*,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生产现场管理水平。
5结论
随着实施指南及评价表的发布,现场管理和评价已作为研究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推广落实,旨在通过规范现场管理,提升各管理体系在生产现场的协同性,提高人员素养和现场管理效率。在后续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表,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升生产现场的规范性和现代化程度,打造航天精品,为圆满完成型号任务奠定基础。
1036115 VFS60E-T8EK02048
1038129 VFS60E-TEEZ0-S01
1036655 VFS60E-TGAJ02048
1053558 VFS60E-TGAK01024
1053167 VFS60E-TGNJ01024
1037808 VFS60E-THAK02048
6026217 VL12-2N132
6026218 VL12-2N430
6026219 VL12-2P132
1009412 WE45-P260
2018948 WE45-P260S01
1009721 WE45-R250
1009411 WE45-R260
2058748 WE4S-3P2130
2040583 WE4T-3F1430
2055820 WE9-3N1130
2061183 WE9-3N2230
1054707 WL4S-3P2430V
1054715 WL4S-3P2432V
1042070 WL4S-3P3130
1046414 WL4S-3P3130V
1044802 WL4S-3P3132
1046425 WL4S-3P3132V
1048115 WL4S-3P3230H
1048117 WL4S-3P3232H
6022821 WT160-F380
6022788 WT160-F410
6022790 WT160-F420
6022804 WT160-F450
6022806 WT160-F460
6022820 WT160-F470
6022822 WT160-F480
为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加强航天科研生产纪律和队伍作风建设,严格科研生产管理,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发生,对科研与生产并重的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参照《企业现场管理准则》和现场管理评价办法,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特点,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以进一步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实现以评促建,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科研生产管理;现场管理;以评促建;长效机制
引言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通过在生产现场推行6S管理、QC小组活动,并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奖惩等,加强了生产现场管理和过程质量控制,为型号科研生产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个别现场仍存在员工素养不到位、体系建设不全面的问题。针对航天型号研制任务异常繁重,以及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等特点,系统开展现场管理改进是提升管理效率和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GB/T29590—2013《企业现场管理准则》规定了现场管理的基本要求[1],并通过现场管理评价活动不断推进要求的落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对于现场管理也十分重视,正在制定现场管理的评价标准,并纳入集团公司质量提升工程组织推进,“以评促建”已成为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的通用理念和有效抓手。研究所以加强生产质量控制、建立生产示范现场为目标,结合精品塑造工程,进一步规范产品生产现场管理,推行生产过程数据信息化,摸索出适用于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的管理和评价方法,并在研究所内全面启动,建立起现场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1现场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改进,建立优质、高效、安全、规范的现场管理系统,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提高企业质量、成本、交付能力等各方面的绩效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需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对于现场管理的研究一直处于理论和应用的前沿,在现场管理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如生产计划方面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及其所包含的主生产计划(MP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生产资源计划(ERP)等;生产过程方面的工业工程(IE)、成组技术(GT)、并行工程(CE)、准时生产方式(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等;现场组织发展方面的组织效率(OE)、组织发展(OD)、组织变革(OC)、目视管理、定置管理、5S活动等。国内也开展了很多现场管理和评价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现场管理标准,并通过评价引入了*使用的方法。
2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1)杜绝低层次质量问题近年来,一些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低层次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为此,对于飞船、卫星等可靠性要求高的航天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尤其要严把质量关,树立*的质量理念,杜绝由于现场管理不到位引起的低层次质量问题,确保航天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满足多型号、高密度发射任务需要在我国航天任务多型号并举、高密度发射的形势下,对生产效率、研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依靠一套系统、完整的现场管理体系作为支撑,提升现场管理效率和效能,从而为按时交付合格产品、圆满完成型号研制任务奠定基础。3)实现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面对航天产品研制任务多品种、小批量等特点,需要落实精益生产思想[2],结合产品化工程,实现流程化管理,充分考虑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物流因素等,系统运用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提升现场管理的规范性[3]。
3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及评价的思路及要求
GB/T29590—2013明确了现场管理“一心”、“二效”、“三节”的核心理念,即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提升现场管理活动的整体运行质量,实现以顾客为中心,提升效率和效能,优化节拍、节省时间、节约资源的目标。研究所结合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的特点,系统运用各种现场管理方法和工具,牢固树立“*”的观念,切实将“*”的质量意识转化为良好的工作习惯,将“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转化为规范的质量行为,抓好规章制度在生产现场的落实,立足生产现场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通过生产现场评价及问题整改,按照“整合要求、分类管理、分级评价、以评促建”的思路,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管理体系要求在现场进行整合,分阶段、分步骤实现现场管理目标,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从而不断提高现场管理的水平。研究所为落实上级单位质量管理文件中加强质量职责落实、加强数据包管理、加强异常现象管理等相关要求,全面推进现场管理工作,修订了现场管理的所级程序文件,制定了现场管理所级规章制度《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若干要求》,明确了现场整顿“五个一”(一室一库房、一区一责任、一地一标识、一物一定置、一纸一夹子)、体系控制“五控制”(温湿度控制、洁净度控制、静电防护控制、设备状态控制、记录控制)、人员素养“五到位”(培训到位、自查到位、监督到位、考核到位、习惯到位)的“三个五”要求,用以规范现场定置管理、环境控制、设备管理、现场依据及记录等重点工作,并通过合理有效的培训及考核激励制度,提高人员素养。研究所通过全年的现场管理改进和检查,实现了现场整洁有序。
4航天科研生产现场管理评价研究及实施
4.1现场管理评价依据和评价模型
研究所全面落实航天各项质量管理要求、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及检查,在此基础上,总结近年来现场管理的工作经验,对质量、安全、生产、计量等各管理体系要求在生产现场进行了整合,完善了研究所程序文件和规章制度,结合研究所科研生产特点对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本地化,梳理了现场管理的要素,建立了现场管理和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细化管理要素要求并提炼形成了科研生产现场评价工作实施指南及评价表,作为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的依据[4]。
4.2现场管理评价方法
评价表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明确了各管理要素的相应要求,分为0~0.6、0.6~0.8、0.8~1三档,分别体现管理要素的基本要求、量化要求和长效机制要求,为实现现场管理的以评促建、持续提升提供了有效抓手和落实渠道,如表1所示。实施指南规定了生产现场评价工作的程序、职责及评价表的使用要求,进一步促进了管理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实施指南和评价表按照版本进行管理,并随着现场改进工作的推进持续完善,确保管理要素覆盖生产全过程,要素要求合理、可操作,实现适宜、高效的现场管理。对照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的条款要求,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见证材料及人员交谈等方式,给出评价描述及评价结果,从而评价现场管理的成熟度和水平。在评价表的评价描述中,列出现场存在的问题,后续以问题为牵引,进行现场整改和提升。评价表适用于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各管理要素的要求条款按由低到高递增原则进行打分。(1)若0~0.6的要求未全部满足,则评价结果只能小于0.6,若0~0.6的要求全部满足,但0.6~0.8的要求不全满足,打分结果在0.6~0.8,其他类比。(2)如有效果突出的工作成果,可以作为佳实践进行加分,原则上加分项总计不得超50分。(3)生产现场评价结果分值=∑要素分值×评价结果+加分值,得分率=实际总得分÷应得总分×。各现场按照得分率确定评价等级。(1)得分率≥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五。(2)得分率≥80%且<9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四。(3)得分率≥70%且<80%,对应生产现场的等级为三。
4.3现场管理评价过程
研究所对实施指南和评价表进行了全所、部门、班组级的宣贯培训,要求全面落实,并按照PDCA原则,通过部门自评价和所级评价,进一步推进评价表中管理要素要求在生产现场的落实。评价表中各管理要素要求按照管理成熟度逐级递增的原则进行排列,为各生产现场提供了持续提升、不断完善的渠道。
4.4长效机制的建立
研究所成立了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小组、推进小组,均由所担任组长,负责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资源保障,以及科研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工作的组织推进、工作指导和成果验收,并通过双周周报、月度工作例会制度,掌握研究所内生产现场改进及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将生产现场改进情况、资源需求等提交小组和推进小组,滚动落实各部门资源需求,及时识别问题并解决,建立现场改进和资源需求的督办机制,持续推进生产现场管理改进和评价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5]。同时,研究所选派优部门申报现场管理评价活动,树立*,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生产现场管理水平。
5结论
随着实施指南及评价表的发布,现场管理和评价已作为研究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推广落实,旨在通过规范现场管理,提升各管理体系在生产现场的协同性,提高人员素养和现场管理效率。在后续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表,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升生产现场的规范性和现代化程度,打造航天精品,为圆满完成型号任务奠定基础。